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于朝阳 通讯员 熊甫 胡树成)近日,孝南区发布2025年营商环境大案例。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亮评价“公积金新政助力就业人员灵活安置”案例,认为其做法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示范性。
孝南区营商环境2025重大案例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孝感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孝南办事处创新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区政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动员配合,制定试点方案,多部门协调推进;全面的宣传和行业的渗透,依赖于部门八家实体精准推进房地产、物流、外卖等行业;突出制度效益和惠民实效,推出最低2.1%利率的融资贷款、“对公业务”、存款补贴等惠民政策。
试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25年6月,共有149名灵活工作人员办理存款,存款人数环比增长440%; 92人获得贷款金额3363.2万元,其中“企业对企业”61人,为灵活就业人员节省利息388万元,人均节省利息6.36万元,有效降低了购房融资成本,缓解了国内经济购房压力。
郭亮表示,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公积金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前瞻性和示范性举措。建议,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完善公积金制度。这一改革直接回应了社会保障“灰色地带”中庞大的弹性工作群体的重大诉求。这是打破社会保障“双轨制”、走向全民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的重要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从“单位福利”向“公民权利”转变。同时,专项支持农村居民运用公积金解决城镇住房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郭亮表示,这次改革为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镇化提供了本土实践的成功范例。其政策的参与包括在保护范围内灵活的工作组,以及其在造福人民方面的有效性。降低购房成本,增强职业认同感和社会感,具有推广的重要体现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