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推出微纪录片系列《世界文化遗产总书记

日期:2025-11-25 11:00 浏览: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杰出智慧和共同记忆。近日,新华社推出《关心总书记的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微纪录片,展示了平遥古城、福建土楼、丽江古城、中国大运河、杭州西湖五处“活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跟随镜头,品味文化遗产的千年之美,领略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复兴的独特之美。平遥古城始建已有2000多年,20多年前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这个曾经与世人相连的山西商贸重镇,用层层时光年轮写下了永生的精神密码。 “平遥”一词就是太平洋的意思遥远的地方,蕴含着对国家稳定的美好祝愿。城市提供骨骼,文脉塑造灵魂。平遥继承了时间的重量,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再次成长。千百年来,平遥承前启后,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辉。福建土楼,外寓天地,内寓宇宙。它们讲述着岁月流逝的时光故事,记录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2008年7月,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中国人勤劳、勇敢、执着的精神。它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地方,更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象征。丽江古城有成片的民房、瓦房、百桥千巷、清澈的溪流、广场。古词体现了纳西族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铭刻着茶马古道商业传奇的丽江古城,于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丽江古城里住满了40多个民族的2万多名土著居民和游客,和谐相处,历史与现代交融,古朴与时尚交织,闪烁着新的辉煌。中国大运河,一条千年运河,贯通古今,滋润大河两岸,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与福祉。 2014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人与水不断的互动中,大运河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和智慧,并不断闪烁着新的智慧。回到历史,以生态起步,以文化书写,中国大运河几千年脉动,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维护和不断建设下不断前行。杭州西湖 如果说杭州是一首诗,那么西湖就是诗的灵魂。千百年来,西湖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苏轼、白居易等名人都曾在他曼妙的身影下驻足,留下“若不能离杭州,一半是此湖”等感慨不已。 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的审美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湖属于杭州,属于浙江,属于全国,属于世界。策划:黄火、范华 统筹:韩申、王志斌 导演:彭卓、吉阳、张敏喜、王心童、马木望清 包装:夏勇、石开利、杨振南、黄精聪、郭选南 配音:王帅龙 综合新华社记者 记者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